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籍代表和委员们纷纷围绕让群众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踊跃建言献策,形成了补齐基层医疗“短板”,共建“健康中国”的广泛共识。
基层卫生机构是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在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财政资金的的持续投入下,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社区诊所在落实医疗卫生政策、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社区诊所严格落实“四早”机制,构筑起了抗疫情、保健康的坚强堡垒。
当前,有的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建设相对滞后、设备比较简陋、专业人员奇缺,不但无法满足群众寻医问药的差异化需求,也极大制约着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鉴于此,有代表委员建议:紧盯问题补“短板”,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网底”在基层。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能让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网底”兜得更牢;加速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备提档升级,也能更好满足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保定市今年在5680个乡镇卫生院和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村卫生室,全部安装了测温视频监控设备,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早发现、早预警、可追溯提供了保障。
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才和技术同等重要。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数量荒、专业荒、梯队荒为特征的“医荒”现象比较普遍。“医荒”现象加剧了基层缺医少护的烦恼,拉低了民众在家门口看病的获得感。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有助于弥补专业和技能上的“短板”。
对策有三:一是定向培养,自我造血。加强校地合作,高等院校采取定向招录、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基层储备专业人才。二是依托科技,下沉资源。以远程医疗为抓手,依托5G技术,推进省市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结合省、市医疗机构定期巡诊、下乡义诊等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解决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问题。三是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在技能培训、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津贴补贴等方面对基层医护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增强他们扎根基层一线、共建“健康中国”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