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尽芬芳
——记德保县城关镇茶亭村第一书记刘牡丹
她从城市奔赴乡村,扎根基层;她用优美歌声,传唱乡村烟火;她以笃行实干,书写振兴篇章……她就是共青团百色市委员会派驻德保县城关镇茶亭村第一书记刘牡丹。驻村以来,刘牡丹用专业的知识、高远的眼界和优势的资源,助推茶亭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的发展。
驻村实干,做发展的“引路者”
2023年5月,带着不多的行囊,刘牡丹驱车到茶亭村报到。简单收拾后,刘牡丹立即进入工作状态,第一时间同村干部座谈交流,初步了解村里的各项发展情况。“小小的个子,大大的能量,唱山歌非常好听。”这是村“两委”干部对刘牡丹的第一印象。因她豪爽的性格与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牡丹姐”。
驻村第一个月,刘牡丹发现茶亭村的产业资源未被集中统筹利用。回顾自己以往的直播带货经历,经过多次学习和反复论证后,她决定利用新媒体力量助推产业发展。说干就干,刘牡丹召集村“两委”成员谋划蓝图,最终以茶亭村IP孵化为核心,茶亭村创建“茶亭人家”直播间,刘牡丹自告奋勇充当村里的“直播一姐”,言传身教带动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加入到直播队伍中,通过“短视频+橱窗+IP直播”形式开展助农销售、政策宣传、乡村治理,不仅畅通了本村农产品销售渠道,还助力荣华乡上河村、城关镇那温村、燕洞乡六旺村等其他兄弟乡村的产业发展,并与几个兄弟乡村形成集体经济资源共享、抱团取暖的集团化发展模式,改变了茶亭村自主发展产业薄弱,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
当前,“茶亭人家”直播间共助农销售脐橙、紫薯等农产品近3万斤,销售额达8万余元,累计拍摄短视频作品48条,全网播放量达45万次,培育了一批本土的短视频运营新兴青年群体,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人才基础。“茶亭人家”直播间的建设成效得到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为基层探索乡村振兴新渠道提供了经验参考。作为直播间创建的“促进师”,刘牡丹功不可没,在她的引领下,茶亭村的各项建设蒸蒸日上,村“两委”也因她的加入,变得更加和谐有趣。
搭建平台,做百姓的“贴心人”
闲暇之余,刘牡丹喜欢到村里的各个角落转悠,有时清晨到地里同群众干农活、聊家长里短,有时傍晚在村口的大榕树下向村里的“情报中心大队”打探村情,有时被群众邀请到家里吃晚饭,高兴之余她还会唱上几句山歌表达对大家的相遇、相知之喜。她说:“我总想做点什么去拉近与大家的距离。”
多日的民情民意储蓄,结合乡村建设“一领四治”要求,刘牡丹带头成立“青春茶亭”青年交流群、“老龄艺术团”交流群,将本村大学生、青年才俊、乡贤老人凝聚在一起,搭建茶亭村志愿服务、创业帮扶、文化惠民等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交流平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里的平安建设、文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中,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群众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和违纪违法行为,在全村营造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
2023年,茶亭村入选德保县乡村治理示范村、百色市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村、自治区清廉乡村示范建设单位,承办德保县2023年乡村治理示范村现场会,乡村治理成效得到德保县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乡村治理经验在区、市、县多家媒体平台报道。
乐在其中,做乡村的“代言人”
“大家好,我是牡丹姐,今天我们茶亭村采收蜂蜜了,走,大家跟着我的镜头一起去看看……”2023年12月的一天,茶亭村村级集体养蜂项目迎来蜂蜜丰收期,刘牡丹一大早就跟着村支书进山采蜜,她一边学习采蜜一边记录,镜头里的刘牡丹热情洋溢,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向观众展现茶亭村的乡土特色。
第二天,刘牡丹将采蜜的视频发布在她的个人社交视频号上,吸引了百余人的点赞与观看,还有很多网友线上向她咨询销售渠道,不到一个星期,通过她的个人平台,村里的蜂蜜就销售大半。除了记录产业,刘牡丹还记录驻村工作点滴,分享村民的日常,端午节大伙一起包粽子、重阳节吃长桌饭等充满乡土气息的视频都是她视频号里的“常客”,这些,都源于她对农村的深情厚意,对担起自身职责的热忱。
“只要组织有需要,我愿意继续在基层这片广阔的热土上策马扬鞭,书写更多青春与梦想……”刘牡丹说。
在村里任职的10个月,刘牡丹凭借着自己的冲劲、闯劲和韧劲,解决了村里的许多难题,也让村民们看到了这位年轻的女书记真是一位实干型的第一书记。(黎榕)
上一篇:林文生:用光影点亮乡村夜空
下一篇:徐秀云:用行动诠释“孝”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