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出版文化 > 正文

柳州非遗巡礼之苗族系列坡会群

  • 时间:2024-03-16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原标题:

  乡土里绽放的民族风

  ——柳州非遗巡礼之苗族系列坡会群

  

  坡会上演最炫民族风。

  

  热闹的芦笙踩堂现场。

  

  笑靥如花。

  

  “十九坡”活动现场人潮涌动。

  芦笙响,日子甜。

  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九,位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北部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梦呜苗寨,“十九坡”坡会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当天上午11时,“十九坡”在梦呜苗寨里热闹开演。来自融水各乡镇31支芦笙队的各族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围着芦笙柱,吹起芦笙,跳起舞蹈。霎时间,整个寨子沸腾起来,融水苗族系列坡会也由此推向最高潮。

  融水素有“百节之乡”“中国芦笙、斗马之乡”的美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古朴的民俗民风,孕育出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其中,以系列化的坡会群最为出色和壮观。

  2006年,苗族系列坡会群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坡会,赶一场交流

  每年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七,融水各个村寨的群众喜欢聚集在村寨里平坦宽阔的地带举行新年庆祝活动,方圆数十里慕名而来的村民跨过一个个山坡前来参会,而后又沿着田间地头在芦笙曲中载歌载舞,当地人便给这热闹的活动起了个接地气的名字——坡会。

  融水苗族有个风俗: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正月初二可吹芦笙不可出村,而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则是集体活动娱乐的时间。其间,各村寨的男女老少举家出动,四处赶坡。

  而到了正月十八,进入了生产阶段,各村寨的芦笙便封存起来直到秋收完毕。这种风俗使得融水苗族春季坡会大都集中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这段时间接连不断的坡会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成为坡会群。

  “坡会上,苗家人爱跳踩堂舞。因为舞蹈队形好似在火塘边围坐,加之舞姿的变换主要靠脚踩的走位带动队形变化,蕴含欢聚一堂的美好寓意。”在香粉乡举行的“十六坡”活动中,带领群众赶坡会的雨卜村领舞人杨嘉妮介绍道。

  最初的坡会,通常是由一个村屯某个家族的族长或寨佬(村寨里德高望重的人,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地位,相当于“村长”“屯长”)发起举办,参与的都是本家族或本村屯的村民。坡会规模有大有小,分散在融水各乡镇村屯,一天有多个坡会同时举行。

  由于坡会数量多、时间集中,人们开始有选择地“赶坡”,参加场地宽敞、规模较大、社交面较广、交通便利的坡会,各村寨的芦笙队也相邀前往吹芦笙、赛芦笙。年轻人则渴望在更大的坡会上进行交流,结识更多的伙伴,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坡会从小范围的“独乐”过渡到了大范围的“众乐”。

  发展,传统的延续

  芦笙是融水苗族坡会之魂,参与坡会活动的芦笙队员还会身着节日盛装——百鸟衣。芦笙柱又是芦笙堂的标志,是坡会的“定坡神针”,是苗族吉祥的象征。

  在苗族系列坡会群中,除了祭祀、芦笙踩堂等主要活动,不少坡会还有自己独特的活动内容。坡会的“芒篙”活动独具特色,“芒篙”是苗语音的汉译,“芒”指面具,“篙”泛指神灵。在苗族人们的心目中,“芒篙”是正直、友善、勤劳、勇敢、吉祥、幸福的象征。

  苗族系列坡会群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展现出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特征、风俗习惯、民族信仰和审美情趣。

  在梦呜苗寨,回娘家赶“十九坡”坡会,赶的也是一场盛宴——吹芦笙、跳踩堂舞、祭芦笙鸣炮,看新娘着盛装回门。“十九坡”属于异地搬迁群众创办的新节日,是正月期间的最后一个坡会。

  “现场非常热闹,民族服装非常漂亮!民族风情非常浓郁,明年还会来!”参加了梦呜苗寨“十九坡”坡会的游客黄桂枝说。

  近年来,梦呜苗寨通过创新“旅游+合作社+演员+农民”的旅游帮扶模式,以民族风情展示和民俗休闲体验为特色,深入挖掘优秀苗族传统文化,将苗族生产生活等农耕文化艺术包装成旅游节目进行实景表演,让深山苗族村寨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旅游发展上赢得了丰收。

  易地搬迁安置点、梦呜苗寨景区负责人潘桂先说:“坡会是我们苗族独特的节日,我们把特色坡会与文旅融合起来,把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示出来,将最受欢迎的群众文化丰富起来,让乡村旅游热闹起来,让大家在载歌载舞中实现增收,生活越过越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今年融水新春活动以“苗族系列坡会群”为主导,策划 “达配约你来赶坡”等系列特色活动,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九,在全县乡镇组织开展芦笙超级联赛、芦笙踩堂、打同年等系列活动。据统计,2月10日至17日期间,融水共接待游客64.86万人次,同比增长101%,实现旅游消费5.19亿元,同比增长101%。

  融合,非遗的活力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还吸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文化报》《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关注。

  2024年2月,融水在市级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共计211篇(条/张),其中,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37篇,在自治区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42篇。广西都市频道、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以“非遗传承在广西”“广西苗族打同年”“广西民俗看融水”等为主题开展了5场直播活动,客户端累计阅读量达6800万人次。

  “通过举行系列坡会活动,组织好全县各村寨联谊工作,增进友谊、促进交流、加强团结。”融水苗族自治县博物馆馆长王磊说,坡会不仅展示了民族多元习俗文化魅力和凝聚力,还提升了民族文化的共享力度,扩展非遗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扩大影响力。

  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在于其功能,保护“非遗”关键在于要延续或更新其功能。王磊表示,坡会的传承带动了乡村民族娱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从而丰富当地民众文化生活。不仅如此,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坡会,也愈发受到外地游客的追捧。每到坡会,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点,是文旅融合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推动旅游经营主体找准与非遗融合发展的切入点,让旅游更有文化味,苗族系列坡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韦苏玲)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hcl/202403/t20240315_675088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