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的坚持,让瑶乡绽放民族之花
——小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校长覃玉先
“今天我们激情飞扬,一起开启新学期的新篇章。”……3月1日,在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播音班的学生演绎了一首诗歌朗诵《梦在这里起航》。
谁能想到,过去只会说瑶话的他们,现如今字正腔圆、落落大方。“我参加播音班有2年了,纠正了口音,也认识了很多生字。”四(1)班的学生黎佑琳说,她是从董甲搬迁至朵努社区,又就近入学王尚小学,刚入学时,只会说瑶话,不敢与同学沟通交流,“感谢校长伯伯开设了这个兴趣班,我现在自信了很多。”
像黎佑琳这样的学生,在里湖乡王尚小学比比皆是。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是一所主要服务于里湖乡易地搬迁群众子女的多民族集聚的寄宿制学校,白裤瑶学生占85%以上。
让学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黎佑琳口中说的“校长伯伯”——覃玉先,王尚小学校长,先后获得“广西八桂乡村优秀教师”“河池市优秀教师”“河池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河池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下午5时,王尚小学民族文化长廊里传来阵阵浑厚有力的皮鼓声;长廊外,陀螺在学生指尖旋转;足球场上,学生大汗淋漓……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覃玉先说:“学校开设了铜鼓、皮鼓、民族服饰传承、播音主持、书法等17个兴趣班,让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好知识的同时培养兴趣爱好。”
这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兴趣班,是里湖乡中心小学传承下来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
据了解,王尚小学的前身是里湖乡中心小学,10多年前,里湖乡中心小学在南丹县乡镇中心小学中各方面常年倒数,这也愁坏了时任里湖中心小学校长的覃玉先,“必须让这所学校摆脱倒数的命运”是他的决心。
2011年,覃玉先组织老师们走街串巷、走村入户,寻找突破口。他发现,里湖乡是白裤瑶聚居地,文化内涵丰富,无论大人小孩,都极其热爱自己的文化,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走民族文化特色发展之路呢?
覃玉先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同,确立了“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信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他马上在里湖乡就近寻找授课老师,组织学生敲铜鼓、跳猴棍舞。2013年,一个《猴娃闹鼓》的皮鼓队亮相河池第十四届铜鼓山歌艺术节暨第四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非遗类舞蹈比赛,斩下特等奖,由此名声大噪,更是先后到南宁、江苏南京、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等地演出,走上了广西春节联欢晚会、青奥会、全国民运会等舞台,至此,王尚小学在覃玉先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康庄大道。
“这是我们学生参加合唱团,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们也办有书法班,希望书法班学生好好学习;学校外观我们增加了白裤瑶的花腰带元素,既美观又增强民族自信……”覃玉先走在校园里,如数家珍,脸上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我为校园环境变化感到高兴,更为孩子们的变化感到自豪。”覃玉先说,回想起第一次来到里湖乡执教的场景,历历在目。1982年9月,他被分配到里湖公社瑶里大队化瑶小学,一个不通公路,距离里湖走路需要6个小时,连一间像样的校舍都没有的偏远学校,在这里,他新建校舍、上门劝说学生到校学习。
期间,他发现大多白裤瑶群众生活在大山深处,环境恶劣,思想保守,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说汉话,而他又不会说瑶话,为不耽误正常教学,他每天从注释汉音一点点学,渐渐地,一个学期下来,他已经能够正常使用瑶话,这也让他意识到,这片大瑶山需要知识的传播者,而他,正好是。
里湖乡这片土地,覃玉先一待就是42年。42年来,他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如今的校长,转变的是身份,一直不变的是他在瑶乡默默耕耘的决心。如今的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绿草如茵,师生从容自信,热情大方,幸福满满。学校先后被评为“国际生态绿旗认证学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创建典型案例学校”“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广西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等,2022年至2023年,全乡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全面达标,这所小学在他的带领下彻底摆脱了倒数的命运,也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发展之路。
百尺竿头需进步,展望未来,覃玉先说:“我们找准了发展方向,教学质量也直线上升,未来,我们将坚定发展方向,迈开步子向前走,通过特色品牌打造,进入全国名校联盟,并遵循‘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与北京等发达地区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开阔视野,让王尚小学的学子更加优秀。”(记者 覃春妙 通讯员 史兴佩)
上一篇:玉丹:身着白衣 心有锦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