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应深刻认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制度执行、风险防范、价值输出、智力保障四个维度下功夫,全力维护高校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制度执行: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
建立科学、合理、管用的制度体系,是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前提条件。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不动摇,夯实制度机制建设,才能引导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高校应制定和完善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新闻宣传管理、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管理等在内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网站和新媒体运行等方面的内容,扎紧制度笼子,拧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总开关。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要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高校应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横到边、竖到底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同时,高校应强化“硬约束”,构建从工作传达部署到分析研判、危机处置、督查反馈、考核评价、追责问责等各环节紧密衔接、传导有力、相互配合、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有部署、有研判、有督查、有考核、有问责的工作闭环管理。
风险防范: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实效
占领和守住网上阵地,是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网络舆情的突出特点是触点多、燃点低、烈度强,已逐渐成为各类风险的传播器和放大器。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复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重要原则,筑牢底线思维,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风险防范能力。
强化整治排查。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政治巡察、意识形态专项督查、党建目标考核等重要内容范围,常态化对运营学校网站、微信号、微博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的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指导排查,构建管理有主体、内容有指导、管控有措施、工作有台账的监管模式。
强化舆情监测。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相关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研判、导控和处置,落实舆情信息报送制度,确保重要保障期和关键时间节点舆情信息及时报送,以便有效进行管控和处理,严防错误思想言论和有害信息传播扩散。
强化联合管控。加强与宣传、网信、统战等有关部门联动,与党报党刊、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研判,有效应对,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隐患。
价值输出:聚焦网络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强化正面宣传和价值引领,是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高校网络内容建设,做强做大网上正面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让党的声音在师生中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不断提升高校网络平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互联网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增量”。
提升网络传播影响力。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有效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表达,使主流意识形态更具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内容生产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应坚持内容为王,加强内容策划,优化话语叙述方式,深入挖掘身边典型,多层次呈现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多视角展示高校师生的精神风貌,使传播内容更加鲜活、更接地气。
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效能。网络空间治理效能和高校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高校应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体现到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各环节,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契机,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便捷畅通和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管理,全面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师生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力保障: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能力
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本领强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提供智力保障。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管网治网能力,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形势需要,才能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下好“先手棋”,打赢“主动仗”。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管网治网能力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力军。应不断锤炼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政治品格,推动他们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三力”,把握斗争目标、讲究斗争策略,强化“四力”教育实践,练就过硬本领,成为知网用网管网治网的行家里手。
加强思政课教师网络育人能力建设。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群体,也是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群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网络思维,善用网络语言、网络技术手段,增强理论宣讲的深度、厚度和热度,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提高“金课”的成色,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
加强大学生参与网络媒体工作能力建设。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和受众。高校应充分依靠青年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媒体建设,培育大学生成为参与网络媒体工作的精兵强将,引导大学生争做网络空间的守护者、网络创新的领跑者、网络文明的传播者,为建设网络强国汇聚青春力量。
(农建南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本文为广西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成果)
下一篇:不断强化我们自己的理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