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 时间:2024-01-13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山水之间,关乎“国之大者”。生态优势是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绿色动力”。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持续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其中生态质量指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红树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生态环境优势得以不断厚植。

  如今的八桂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绚美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秀美山水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成为八方宾客向往的“诗与远方”。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守护好“国之大者”

  1月7日,记者漫步邕江畔的灵龟山公园,只见一片片转变为红褐色的落羽杉林与周遭翠绿的植被交相呼应,在蓝天白云下仿佛开启“油画模式”。这里,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碧水,草木多姿多彩,时而见野鸟翩飞掠过江面,给到此休闲赏景的市民和游客一缕久违的乡愁。

  过去一年,广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牢牢守住了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南宁市聚焦臭氧、机动车排气、秸秆露天焚烧、扬尘等重点,加强日常管控和应急攻坚期联防联控,实现精准治“气”。2023年1—11月,南宁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6位,省会城市排名第6位。“南宁蓝”成为首府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柳州市以柳江水系为主线,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提升环境容量,增加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山、水、城”相互交融。2020年以来,柳州在国家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排名中连续蝉联全国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水质冠军”。

  桂林市凝心聚力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推动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漓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2023年1—9月,桂林市在国家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排名中居全国第2位,1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率100%,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如今的漓江,呈现出一幅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生态画卷。

  钦州市以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海水养殖尾水治理技术路径。其中,通过政企协作,引进专业环保公司,投入1300多万元在康熙岭镇建设养殖尾水生态治理试点项目,收集处理约2000亩养殖区域养殖尾水。该市的海水养殖尾水治理模式得到生态环境部认可。

  河池市以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为抓手,以有效管控耕地周边重金属污染源为目标,深入开展耕地周边重金属污染溯源排查、系统治理。一个个废旧矿山变公园、被污染土地治理后复耕的成功案例,生动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据生态环境部门统计,2023年1—12月,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9%,全国排名第5,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优记录;细颗粒物(PM2.5)浓度26.4微克/立方米,全国排名第10;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2%以上(2023年,广西在进入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位城市数量上持续领先,分别为第一季度9市、前二季度8市、前三季度9市),无劣Ⅴ类水体;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4.5%……以上指标均优于国家考核目标。此外,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向好,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持续巩固提升。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持续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Phytotaxa(植物分类)发表论文,表明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技术服务组在木论保护区发现一个兰科隔距兰属的新物种——木论隔距兰。

  近年来,类似新物种在广西“上新”的好消息频传。如,在广西九万山首次发现全球新物种九万山越橘和九万山白丝草,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新物种桂北琴蛙,在大瑶山发现新物种琼楠,在凤山发现新物种“才劳桂墨头鱼”……5年来,广西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新增130多种,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也是绿色发展的根基。广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左右江与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珠江—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森林质量提升项目,提升植被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积极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打造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示范区。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西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保护了90%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44%的红树林湿地、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时下,广西更加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向海图强守护好“海上森林”有序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

  元旦假期,北海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浪碧沙白,水清岸绿。附近的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内,树林郁葱,鹭鸟翱翔……一道道宛如画卷的风景,让人沉醉忘返。

  2023年以来,广西累计营造红树林面积337公顷,修复红树林面积776公顷,红树林湿地面积稳中有增,目前全区红树林面积达1.04万公顷,居全国第二,相较2019年增加近1000公顷。

  与此同时,广西有序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北海银滩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涠洲岛、防城港西湾和珍珠湾等美丽海湾创建稳步推进,海湾优良水质比例稳定达到99%以上,海洋生态系统稳定向好。目前,广西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布氏鲸、白海豚等珍稀海洋动物频现。

  “一年来,我区湾长制稳健运行。”自治区湾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广西全面完成了自治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湾长组织体系建设,落实各级湾长221名,构建了以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总湾长”、分管负责人为副总湾长/湾长的党政同责、分级管理责任体系;高位推动,制定了自治区湾长制工作规定以及考核制度,将海域划分为20个湾长制管控单元,将铁山港湾和茅尾海设立为自治区级海湾;自治区高级法院、检察院、生态环境厅等8部门联合签订《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以有利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服务保障“湾长制”全面推行。(记者 余 锋 通讯员 昌苗苗)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zbgx/202401/t20240109_672445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