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出版文化 > 正文

北海:让生活在珠城的人们更幸福更自豪

  • 时间:2023-12-23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原标题:

  北海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创建文明城市,践行城市文明——

  让生活在珠城的人们更幸福更自豪

  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

  城市的发展更新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高质量城市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城市工作实践中转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北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旨在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质之城、魅力之城,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幸福更自豪。

  保障民生

  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日,记者来到科委宿舍,一个只有3幢居民楼、30户居民的宿舍区,绿树掩映,洁净整齐,还划分好了功能区。居民周永莲正在晾晒区晾晒霸王花。“小区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路是破烂的泥路,一下雨就没法出门。”科委宿舍是个老旧“三无小区”,因长期无人管理,环境乱、卫生差。近些年,北海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分批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科委宿舍是其中之一。

  在科委宿舍住了30多年的周永莲说,现在不仅仅是小区环境变好了,街坊之间也都“有商有量”,社区引导成立了党群服务站,小区事情大家议,小区难题大家解,住在这里可舒心了。这样的小区不只科委宿舍,2020年至2023年,北海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开工建设346个小区,惠及住户29478户。

  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北海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落脚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关键在于是不是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于是不是能够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解决群众所忧、所盼,让老百姓真正受益。”这一共识在全市上下形成,贯穿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全过程。

  2020年,针对群众关注的背街小巷道路不平、路灯不亮、排水排污不畅、环境脏乱等问题,北海市启动背街小巷提升畅通行动,3年多来共完成背街小巷建设改造2200多条,有力提升了珠城宜居度和居民幸福指数。银海区银滩镇白虎头社区的疍家小镇是第一批享受到该行动带来红利的小区之一。

  一到秋季,许多“候鸟老人”就纷纷从北方来到北海过冬。疍家小镇因其毗邻大海、交通便利和小区内环境整洁而成为“候鸟老人”钟意的聚居地。白虎头社区党委副书记冯坤告诉记者,2020年9月疍家小镇一共有16条背街小巷得到升级改造,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疍家小镇,现有250多家民宿、100多家餐饮店,其中仅“候鸟经济”一项,每年给疍家小镇带来的收入就高达5000万元。

  不仅仅是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北海市把一批涉及群众居住安全、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作为民生系列文章列入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点攻坚项目。随着农贸市场改造、排水设施改造等一系列“里子”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也筑牢了北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调: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幸福更自豪。

  守护水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布氏鲸频现涠洲岛海域,该海域是我国近海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现的大型鲸类捕食场所。据了解,在涠洲岛海域识别的这一布氏鲸群体的个体数已由2016年的10头左右上升至如今的50头左右。布氏鲸觅食时向天空张开大嘴巴,周边鸥鸟翔集,成为蔚蓝海洋上一道特别的风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布氏鲸在涠洲岛繁衍生息的基础。这正是北海市近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成果。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叮嘱“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

  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并非只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的一项项具体指标,更是一座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百姓赖以生存的福祉所在。近年来,北海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北海的殷殷嘱托,确立“生态立市”战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一方水土。

  2018年,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启动,后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同步开展“十里银滩”改造,使十里长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再次连绵成片。2023年8月,北海银滩入选生态环境部的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名单。

  经过造林和修复,“海洋卫士”红树林的增量和平均增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市红树林总面积逾4636公顷,居广西首位。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0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3年保持广西第一,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95%以上,全国领先。在2023年上半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国前30强中,北海居第17位。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北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沿岸滩涂底栖生物种类由2017年之前的66种增加至206种,入海口处发现中华鲎、绿海龟等珍稀海洋动物。鸟类由136种增至195种。越来越多珍稀动植物选择在这里“安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北海样本。

  延续文脉

  让城市留住记忆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提到“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北海市以创始会员身份加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参与联盟未来发展和会员城市合作等事宜。

  “海上丝绸之路”是连结贯通世界的历史记忆,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北海2000多年的历史深厚绵长,如何保护和利用这座富矿,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明确的指示。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时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几年来,北海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将“文化北海”建设作为一项铸魂工程常抓不懈,不断加快博物馆建设,总投资4.3亿元的北海博物馆于2021年落成,各具特色的贝雕博物馆、南珠博物馆、汉晟古兵器博物馆等也先后建成开放,成为人们了解北海文化的一扇扇窗口。

  与博物馆建设同步推进的,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目前北海已对1300多件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进行认定,并与24个城市联手推进海丝申遗。正在建设的广西考古标本库房项目,将用于文物整理、修复和展示,助推海丝文化研究和申遗工作。同时着力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的新路径,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让历史有机融入现代生活,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记者 严丹)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12/t20231222_671652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