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两个结合”不仅深刻揭示了我们党过去为什么成功、未来怎样才能成功的根本所在,也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理论创新创造的认识进入新境界。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要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科学方法,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努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两个结合”是对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正是因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党才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指引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两个结合”是根本经验;探索了许多有效途径,其中“两个结合”是根本途径。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第二个结合”是在文化的根基层面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得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中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夯实。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不仅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而且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文化支撑,必然会推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产物,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价值、民族特色、时代内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看,这一思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和升华,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
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刻揭示和自觉遵循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从文化主体性的角度看,“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一思想的创立就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坚持“两个结合”,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贡献社科力量
新征程上,社科工作者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担当,着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贡献社科力量。
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推出一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研究成果,积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咨政建言的重要功能。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源泉,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基础,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提炼新经验、学理化分析、系统化整合,从而形成新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
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涵养为人民做学问的深沉情怀,培育优良学风,大兴调查研究,立足我国国情社情民情,立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扎实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人民心坎里,善于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中共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上一篇:提升实践能力
下一篇:“两个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