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攻坚克难,是百年大党特有的基因,也是调查研究必须具备的元素、必须坚持的原则。发展越是向前推进,遇到的问题越具有挑战性,解决问题的难度也会加大。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攻坚克难的过程。大兴调查研究,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途径,是确保各项决策、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的根本路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调查研究与攻坚克难从来就不是对立的,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改革推进的逻辑。从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新时代十年,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都始于调查研究,都来自攻坚克难。面对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诸多方面的风险挑战,通过“调”以务实、“研”以致用,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彰显了坚持攻坚克难、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伟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靠攻坚克难解决困难、解剖麻雀化解矛盾得来的。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新办法,通过攻坚克难找准应对风险挑战的新路径。尤其是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行,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意志更不行。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攻坚克难,代表着一种知难而进的认知态度、迎难而上的获知方式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求知精神。这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所在,更是当前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在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中梳理了12个方面内容,既有重点问题、又有具体问题,更有老大难问题。我们必须知重负重,面对困难“敢叫板”、面对难题“不退缩”、面对矛盾“能冲锋”,把攻坚克难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发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斗争艺术,把握斗争策略,对照党中央的部署和主题教育的要求,围绕事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等重大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心期盼的切身利益问题,敢接“烫手山芋”、敢啃“最硬骨头”,在闯关夺隘、攻城拔寨中推动掣肘问题、现实矛盾顺利化解,重要任务稳步推进,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调查研究能不能坚持攻坚克难,考验的是党性觉悟,检验的是领导水平。今日的困难挑战不同于以往,很多难题的破局,都需要转变方式、更新理念、创新机制、重整力量。调查研究固然要到有亮点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但更需要到困难扎堆的地方去梳理问题、排查难题,了解群众盼在何处、企业难在何处、基层忧在何处、工作卡在何处,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不钻“矛盾窝”,只看“花瓶和盆景”,一哄而上的形式主义调研是无法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的。我们只有在调查研究中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韧性,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才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桂理平)
上一篇: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下一篇: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